聽力是人們接觸世界的第一感官
聲音是經由物體振動所產生的能量傳遞,除了空氣,也能藉由固體或液體傳播。如趴著把耳朵貼在地面上,就能聽到遠處的腳步聲,或是游泳時也能聽到岸邊的說話聲。
聽力是我們第一個接觸世界的感官官能,在胎兒的發育過程中,首先發育完成的器官就是耳朵,大約16週就具備機能,24週便具有聽力。胎兒藉由羊水液體的傳導可聽見母親的心跳聲或外界的聲音,研究顯示,當播放搖滾樂或噪音時,胎兒會變得焦躁不安;而播放如莫札特或巴哈等輕柔和諧的古典樂,因節奏與母親的心跳旋律相近,能安撫亂踢的胎兒並讓他安定下來,對胎兒的心智發育也很有幫助。
在忙碌的生活中,我們長時間處於緊張的狀態,腦波一直處於活躍的β波,即使入睡時也因腦波亢奮而導致睡眠品質不佳。研究證明,療癒性的音樂或大自然的聲音(如河流溪流聲、蟲鳴鳥叫聲)能調節腦波頻率,將腦波由緊張忙碌的β波誘導為放鬆的α波,能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並改善睡眠狀況。
當播放療癒音樂時,其實並不需去理解曲調或內容,只要放鬆地讓身體的每個細胞與音頻產生共鳴。只要在環境中不斷播放特有的音頻,即使睡覺時也能影響生物節律,調節自律神經系統,並達到其療癒效果。特別是聆聽經過科學設計的療癒性音樂,當左右耳分別聆聽到的是固定差距的音頻,會給予左右腦不同的刺激,誘發腦波產生同步現象,進而幫助開發大腦潛能、活化靈感與想像力。
– 楊定一博士